智慧物流能否突破瓶颈迎来主升浪?
工控参考
关注工控自动化大事小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各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创造了特殊契机。疫情期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纷纷涌现新气象,精准投递、无人运输、无接触配送等新场景全面爆发应用,打开了物流业新的发展空间,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优势——市场需求叠加政策利好
“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对末端以及仓储环节等人员密集场景的影响较大,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在疫情中开启加速模式。”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王志彬告诉记者。
“在物流仓储环节,由于复工复产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造、物流企业都在加速仓库内部物流环节‘机器换人’的步调,让机器人来履行搬运、分拣、拣选职能,并且通过与其它智能装备的团队式协作,从而实现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运输。比如快仓智能、极智嘉生产的仓储机器人,都在向实现‘四面墙内’的智能驾驶这个目标发展。”王志彬说。
“在快递物流末端的收派环节,‘无接触式服务’大行其道,为智能快递柜、智能驿站、无人配送小车等硬件设备智能化按下‘加速键’。相较于往常‘到门’才被视为完成配送服务,疫情中快件‘入柜、入站、入点’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视为完成配送服务。”王志彬介绍。
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吸引众多相关企业积极投身其中的同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针对物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标准和产融结合的扶持法规,力求在政策环境上给予最大的支持,智慧物流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
自2015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已经纷纷出台鼓励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政策,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物流模式的创新。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到: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对此,王志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经济失速风险。面对此形势,我国政府不断释放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强调‘新基建’,以对冲经济减速的信号。我国物流行业以及物流装备产业可在5G、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
日前工信部披露,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计划在2020年建设55万个5G基站。科技部也正式发函批复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王志彬认为,当前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充分抓住本次“新基建”浪潮带来的技术红利,依托5G技术赋能,来提高AIoT、区块链、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物流技术与产品服务的结合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分析认为,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国内必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敢于实践的企业和更多新商业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物流市场。
痛点——发展症结亟待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物流业正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经历了整合阶段、优化阶段、协同阶段后,智慧化已成大势所趋。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物流起步晚、基础薄弱,相应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智能化规划建设不足,物流环节间的智能匹配、智能调度、自动化运作难以实现。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指出,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社会共识,行业协会、很多地方政府、物流企业等纷纷参与推动智慧物流发展,这对于加速物流产业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速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分享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发展的浪潮中,从物流业大发展和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大视野下考量智慧物流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
解筱文分析说,当前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智慧物流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不到位、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应用不足、物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重视不够。
以运输业为例,作为物流服务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套还不够完善,多式联运比例不高。
此外,很多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企业由运输服务向物流服务转型发展,但观念更新不够,行动较为缓慢,未能突破传统经营观念,将业务范围向运输前后两端延伸,物流转型发展还不到位。
传化智联董事长徐冠巨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建议把公路港等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纳入新基建重点领域。他提出,制定公路港等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升级发展。
网络货运专家张浩认为,信息化时代各要素之间是分割的,数字化时代需要实现全要素的打通与链接。大型制造业企业内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单项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基本可以适应现有单项业务或管理。在供应链数字化过程中,这些单项应用平台,或需要壮士断腕,或需要技术创新,否则就会形成多平台孤岛,何谈供应链协同。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智慧物流在其发展和应用中还面临种种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它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更好地应用,是下一步智能物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智慧物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已然加快。”业界专家对此预测。
路径——多管齐下破解难题
如何解决发展困境?什么时候能见成效,以及能否在未来物流巨大的增长空间持续增长?恐怕是业界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
“得益于电子商务崛起、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我国快递业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质的飞跃,从游走于政策边缘的灰色产业发展成为世界业务量、时效性以及成本控制均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产业。”王志彬说。
但是物流不仅仅是电商物流,我们也应该看到跨境货代、空运、水运、物流供应链等众多物流领域中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距。对于如何破解当前智慧物流发展面对的难题,解筱文给出五大战略路径:
——加强智慧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超前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部委、多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国家层面智慧物流管理运作机构,统筹各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指导,确保智慧物流建设顺畅启动,助推现代物流业向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等方向发展。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发挥多式联运组合效率,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奠定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坚实基础。
——构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化标准,以全国、全行业一盘棋思想,创设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公益和市场手段并举的模式,构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实现各个供应链上达到多环节沟通。
——建立智慧物流产业集群。积极引导,联袂合作,着力打造全国示范性智慧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行业、区域间的竞争能力,形成智慧物流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我国物流业的国内市场主导作用和国际竞争地位。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智慧物流建设。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交通运输的传统骨干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中,通过分工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真正的优势,扬长避短,参与分享经济发展,在更加开放的社会舞台赢得发展先机。
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正在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来源 | 中国水运报 洪波